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
文章來源:本站 發布時間:2017-01-03
今天(2017年1月1日),繼續為大家推薦央視新聞頻道元旦特別報道《走基層·為誰辛苦為誰忙》。如果說CBD是北京經濟發展的最前沿,那么作為CBD核心區中心地標的中國尊則代表北京經濟的制高點,建成后的中國尊建筑總高度將達到528米,成為北京的新地標。目前中國尊建筑已榮獲8項世界之最,15項中國之最。
央視記者走進在建的中國尊工地,跟拍工人們的一天,與這些工程的建設者們一起聊聊2016年,還有他們這么辛苦工作為了啥?
凌晨5:00
這里是北京最繁華的中央商務區,白天經過的人,或許很難想像到這里還曾有過如此的景象。朝陽市君成鋼構彩板廠
建筑工人/李文情/28歲
記者:每天你們工作是幾點開始?
李文情:早晨是6點多。
他們都是中國尊的建筑工人,離開工還有一個小時,工人們已經陸續到達了。君成鋼構
設備工程師/王浩/23歲
記者:吃早飯?
王浩:對,我是剛下的夜班。
記者:哪個工種需要值夜班?
王浩:監控塔吊和整個現場垂直運輸體系。中國尊,北京第一高樓,從100米變到了現在的400米,滿滿的榮譽感。朝陽鋼構
凌晨6:00
電梯工/曹金蓮/48歲
記者: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曹金蓮:我是開電梯的。
記者:哪里人?
曹金蓮:我是四川人
記者:你從四川到北京,這么辛苦工作,為了誰?朝陽彩板廠
曹金蓮:為了孩子啊。
上午7:00
中國尊從2013年7月開始動工,預計到2018年竣工,建成后將成為北京最高的建筑。如今中國尊的建設高度就已經超過400米,樓頂的塔吊操作間是名副其實的北京制高點。
塔吊司機/王凱華/32歲
王凱華:我的工作在北京的最高點,沒有比我高的了。最美的時候,天安門全能看見,太陽好的時候,特別清楚。北京一天一個樣,變化很快。
這里每天有一千多名工人和技術人員在同時作業,2016年,他們用平均每四天大樓增高一層的速度創造著奇跡。
平臺安全員/程聲濤/34歲
記者:你是在做什么?
程聲濤:我在檢查消防的水有沒有。朝陽鋼構
記者:十幾年在外頭,你為了什么?
程聲濤:為了生活能更好一點。因為我是從大山里面出來的,我兒子在北京上學,現在一家人都在北京,租的房,就是為了給他一個良好的教育。因為我自身的文化程度不太高,所以想著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條件。
清潔工/馬國榮/49歲
記者:都在這上邊干什么工作?
馬國榮:掃垃圾,打掃衛生。
記者:你覺得這么辛苦為了什么?
馬國榮:辛苦肯定辛苦,為了孩子,掙錢。
焊工/史雙林/38歲
整個中國尊有13萬噸鋼結構,全由焊接工人一點一點焊起來。為這棟樓使用的焊絲,統計下來可以繞著地球轉六圈。
38歲的史雙林已經有了20年的電焊經驗,從一名最普通的焊工,靠自己的雙手一步一步成長為如今的焊工班長。
記者:這一年過得怎么樣?
史雙林:還是很愉快,雖然比較辛苦,但還是比較自豪的。因為我們突破了400米,意味著已經創造了北京的新高。老婆孩子放暑假的時候在中國尊團聚了一下,最幸福的事是,兒子他說了一句,老爸,你們蓋這么高的樓,真的很牛。
焊工/祝仰海/30歲
記者:覺得2016過得怎么樣?有什么特高興的事嗎?
祝仰海:特高興的事是快過年了,掙了點錢回家。
記者:收入怎么樣?掙得怎么樣?
祝仰海:收入還可以,五六千塊錢吧。
下午1:00
技術工程師/蔣凱/34歲
記者:你來北京有多久?
蔣凱:2005年大學一畢業來的北京
記者:有什么沒有完成的心愿,想明年把它做完?
蔣凱:就想回家看看我奶奶,我奶奶90歲了,她90歲過生日我都沒有回去,因為沒有時間,工作太忙了。
記者:你從小跟奶奶一塊長大的嗎?
蔣凱:對,奶奶帶我長大的。沒回老家應該有兩三年了吧,但是我奶奶去年來北京一趟,來看了一下我們,看了一下天安門。
三維掃描員/周千帆/28歲
記者:對于2017年有什么展望?
周千帆:2017年的話,想把這個項目踏踏實實地繼續做下去,我們這個部門的話,2017有很多創優的目標,我希望都能夠實現,因為我們的BIM技術一直都是走在國內比較領先的水平,希望明年能參加幾個大獎賽,能夠獲獎。
下午5:00
忙碌了一天,到了吃晚飯的時間,工人們陸續從各樓層下來,前往食堂。
焊工/李杰/39歲
記者:你在幾層工作?
李杰:在70層。
記者:覺得這么辛苦工作是為了什么?
李杰:為了過更好一點的生活。
記者:有什么新年愿望嗎?
李杰:多掙錢唄。
下午6:00
夫妻/侯蘭慧48歲/周笑良49歲
記者:來北京多長時間了?
侯蘭慧:從這個工程開始就來了。
記者:家里還有別人嗎?
侯蘭慧:有一個母親。
記者:多大歲數?
侯蘭慧:88了。
記者:多長時間回去看一次老母親
侯蘭慧:春節回家。
在工地上,很少有像侯蘭慧夫婦這樣在一起工作的。大多數工人獨自在外打工,長年與妻兒分離,奔波忙碌,勤勤懇懇,為了生活更有奔頭。
頂升指揮員/賀曉飛/35歲
當大部分工人可以結束一天工作的時候,有些工種的工作卻剛剛開始。在400多米高的樓頂上,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10度左右。
記者: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賀曉飛:我是平臺頂升指揮的。
記者:頂升是幾點到幾點?
賀曉飛:一般的話都大概晚上八九點鐘開始頂,下到樓下的話大概是晚上兩三點,有時候晚了可能就凌晨四五點了。
賀曉飛:因為我在北京,父母在老家,我上一次回去是兩年前了。
焊工/蘇芳海
記者:三點半下班怎么回家?。?br />
蘇芳海:騎自行車回家。
記者:這么忙這么辛苦,是為了什么?。?br />
蘇芳海:為了父母和兒女吧。
記者:想跟他們說點什么???
蘇芳海:爸媽,你們辛苦了。
凌晨2:00
此刻,工地上的大型照明燈已經關閉,但仍有上百名工人在大樓里忙碌著,直到天亮。
這一年,為誰辛苦為誰忙?采訪中幾乎所有的工人都會說,他們是為了家庭的幸福,為了孩子的未來。也正是他們,依靠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勞正以4天一層樓的速度,打造著中國首都的第一高樓。
網友評論
LIULING8866:淚目。我得爸爸也是這樣一名普通的工人,整天起早貪黑在工地干活,我能想象他的工地生活過得很艱辛,再苦再累也不對家里人說,我問他時也只說那很安全很好??烧l都知道這是多么辛苦多么危險的工作,愿我的爸爸平安健康!我的新年愿望,我的家人全都平安健康![愛你][愛你]
尋性姿勢罪:社會主義就是好,大家有吃有喝,能吃到美味的雞蛋灌餅。感謝黨。感謝國家。我想如果央視再來一次拜訪,問他們“你幸福嗎”,他們的回答肯定是“幸?!?
月光啊-撒撒啊都是小王子?。貉胍曔@幾年的街采都特別能觸動我,可能我淚點低吧,每次都看的熱淚盈眶的[淚][淚][淚],另有些心疼他們工資,你先看看你自己工資條吧,他們現在工資很多都很高,比一些所謂的大學生高多了,他們需要的是社會應該給予勞動者的尊重!
旅行人魏書軍:為了誰?為了啥?底層的人民不容易啊,最辛苦,最困難,風險最高的工作……只能是為了生活更好,為了多賺錢養家糊口,買好吃的,買上房子,供養自己的孩子以后有出息不要再這樣賣命,家人有錢看病,不要讓家里人委屈,讓自己委屈!干吧,不干活就沒有生活的保障!
姓張的那個關:當年搞集體化證明了國家給保障那很多勤勞的人也會變懶,其實競爭社會沒什么不好的。只希望看病便宜點,大城市多一點的保障房讓收入不高的也有自己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