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
文章來源:本站 發布時間:2022-01-24
風電業務正成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的一個亮點。
而陸地風電也顯然已不能滿足其“胃口”。自稱為風電領域“新軍”的中船重工,已然將目光投向了海上風電。
7月8日,中船重工集團總經理助理、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裝風電”)董事長楊本新透露,今年其風電裝備產業的總收入預計將達到10億元左右,而未來幾年收入希望能超百億元。
“風電裝備制造和造船有很大相關性,世界風電的最高標準就是船舶標準。”楊本新認為,而在造船方面的科技優勢和產業基礎,使得中船重工從造船進入風電具有先天和獨特的優勢。
事實上,早在1996年,該公司就參與了原國家計委組織的“乘風計劃”。2005年,中船重工組建了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專門從事風電整機的研發和制造。
與多數制造商一樣,海裝風電也以購買國外技術的方式進入了風電領域。但為打破“取得產權但不掌握核心技術”的魔咒,該公司堅持走由樣機到小批量試制再到批量生產的路子,“建立自己的數據庫,三年投入幾億元開展研發”。
短短三年間,海裝風電實現了三步跨越:2006年從德國購買技術,2007年完成設計研發和樣機試制,2008年實現小批量生產。
背靠大樹好乘涼。依托中船重工在船舶領域內的科研力量和裝備優勢,海裝風電已具備“瞬時而發”的力量。目前,中船重工已形成了齒輪箱、葉片、發電機、控制系統等四大核心部件的技術中心及制造基地,完成了產業鏈布局。他舉例說,集團下屬的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已成為國內風電齒輪箱的主要供應商。
到目前為止,海裝風電已形成2兆瓦風電機組的產能。該公司計劃今年實現35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2010年達到60萬千瓦,而2015年則是200萬千瓦。
在加大對陸地風電的攻勢之余,海裝風電在海上風電的開發上也不甘示弱。據楊本新透露,公司已開始全面進軍海上風電裝備制造。
“我們已向科技部申報了5兆瓦近海型大功率風電機組的研發課題,計劃投資2億元用于該項目;此外,還將陸續投入50億元,建立全功率的風電機組試驗和測試平臺,新建海上風機總裝基地以及齒輪箱和葉片等關鍵部件研制、生產基地,以及建造現代化的海上風電安裝船等。”楊本新介紹說。
而這,或許就是其一貫所倡導的“高系列、大手筆投入、高水平、大產業集成運作”。但這個“船老大”并不知足。這一次,它將目光瞄向了海外。記者獲悉,該公司正在開拓國際市場,已在美國、歐洲設立了辦事處。